创作人员
“在第三世界的潮头之上自由舞蹈”     “与鲁迅倡导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
——读中短篇小说集《红尘有爱》、《望穿秋水》、《阳光之吻》
 
鄢文江(文学评论家,第八届鲁迅文艺奖得主)
 
       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构建的过程,既不是作家的任意而为,又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改造的过程。作家凭借创作心理的认知直觉和艺术灵感,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亮点,构建成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文本,从而完成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理想。然而,作家对艺术真实性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则体现在自觉遵循社会道德观念的原则上,代表着社会一部分层面的人的道德观念和基本利益的原则上,进而升华为一种民族感情、民族尊严以及民族精神。
 
       周崇贤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始终代表着亿万打工人的基本利益,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追求,始终围绕着打工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展开审美理想的翅膀,遨翔于打工文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的作品中,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是打工人的精神,是劳动者的精神。他所代表的打工群体,是一支庞大的劳动队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生存于底层的劳动大众。他所倡导的打工精神与传统的民族精神有相当比例的共同之处。
 
       早在一九九八年六月,《四川文学》头条同时刊发了周崇贤两部中篇小说:《情感方程式》和《春寒伤人心》,该刊责任编辑赵阳先生对其作了编后评介。赵阳说:“周崇贤是一个游侠……他的经历和心路接近于扑朔迷离,不单丰富、饱满,且浓烈、质感。浅唱低呤抑或仰天长啸,他的生命和小说都是那般的与众不同。”赵阳还说,“在中国喧嚣火热的南部,悄悄地涌动起被称之为‘打工文学’的流潮,这使我们不由得想起杰姆逊关于文学的‘第三世界’和‘民族的寓言’。年轻的周崇贤在第三世界的潮头之上自由舞蹈,他是南方公认的‘打工文学’扛鼎人物,因此他的灵魂之舞绝对不会轻松。”“在周崇贤拼力坚守的精神世界里,除却悲哀和逃遁,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呐喊和反抗……由此我们感到了一种来自第三世界的、沉甸甸的民族感情和深刻的民族尊严。他与鲁迅倡导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
 
       是的,作为小说家的周崇贤,他的作品不但具有一定的艺术震撼力,更具一定的民族精神。赵阳先生多年前的评介是中肯的,也是具有前瞻性的,至少到现在为止,周崇贤总体的创作风格,还属于这个范畴。尽管他前期有极少部分作品不尽人意,但并不影响他的总体成就。
 
       第一节、将自身切入小说主题 成为叙述视角上的独特姿态
 
1
       《红尘有爱》这部中篇小说集所收集的八部小中篇,都是小说家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切入主题的,这种切入,使得小说更具亲历性的质地。周崇贤出身农民,又有多年的打工经历,这样一个具有双重身份出身的小说家,其作品自然具有强大的亲和力,使他的小说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品味,也同时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农民出身的打工人周崇贤,的确像一个游侠,在他打工期间所到过的城市,只怕好多人一生都不可企及。圣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周崇贤所走的路何止万里?因而,他的小说独具特色。加上他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情绪和感觉就像水一样流淌,随心所欲的兴之所致,抒发着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并融汇与糅和着自己的思想与人生哲学,使得他的小说更具一定的文学价值。
 
       《情感方程式》以别具一格的角度切入,尤如层层待解的几何题,充满柔韧的力量。他那独特的语言和叙述节奏,以及表达方式,还有那属于他本人的独特的令读者意外的生活,都能让我们感觉出其作品中的魅力,是那样的空旷和饱满。美丽而寂寞的女主人公孙慧,披一身忧伤的诗情画意,向我们倾诉着一个失重的时代。她是一个浪漫而痛苦的心灵流浪者,她的遭遇仿佛命中注定,因为她的行为之于这个不屑于精神和心灵的时代,具有某种反叛意识。这种反叛意识,在精神中深入心灵的情感,无声地浸润和流荡,致使她于一个失重的时代格格不入,因而才遭遇到丑陋淫邪的入侵。她的情感世界接近于弗洛伊德,那种精神高贵与纯洁,甚至非常浪漫。她没有拆开来自特区以外的一封封信件,她守护和珍藏的,是一个纯洁而又高尚的心灵世界,同时又是一个童话般美丽的幻像。她崇拜和敬仰自己心灵世界里的偶像,但又盲目地为自己的偶像奉献,致使她纯洁的心灵遭遇丑陋淫邪的玷污。作为她心目中的偶像——周崇贤(可以在此理解为别的什么人),在现实的黑夜里,似乎是在虔诚地顺应或者迎合着对方精神领域里洁净的心灵世界,因此而坚持与对方保持着书信往来。要不是孙慧遭遇了一场抢劫,她那封情感表白的信件落入不法分子之手,他们那洁净的心灵世界可能不会遭受玷污,并有可能一直保持着一种“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的纯洁友情。尽管孙慧遭受的玷污与周崇贤并没有直接关系,她本人也最终醒悟,但那样的遭遇实在是让他们无法不感到人世间的沧桑与悲凉。
 
       情感地带的脆弱,源于知识的相互吸引,知识所吸引的情感,却被邪恶所利用,最终,悲剧在小说家理智的叙述中悄然发生,无可避免,也始料不及,甚至出人意外。赵阳先生说:“《情感方程式》那种演绎故事的方式简直可以称之为漂亮……那些呆板的方块汉字经由周崇贤极有可能是很随意的组合,魔术般地弹性和丰满。我们因此而获得了一个有别于作品以及生活本身的想象空间,一如夜深人静时遥听寒山寺的钟声,寂寥、辽阔、悠远……”是的,《情感方程式》的成功,在于小说家舍弃悬念而取其寓意,将自身切入主题,运用独特的叙述姿态,完成了他对自己这段流浪生活,对这个特殊时代的打工群体,情感与信仰都充满无比感伤与复杂的心灵告白。
 
       《春寒伤人心》向我们展示的打工生活氛围,是深刻而忧伤的,打工生活特殊的生存状态尤如北方刺骨的春寒,而女主人公江北,则渴望在春寒中痛哭。《春寒伤人心》描绘的,是一幕打工妹生活的剪影,反映出打工妹人生命运的艰辛,折射出打工人流浪过程的无奈。“从异乡走向异乡,我们找不到家的感觉”。江北珍藏着“周崇贤”的一套工装,实际上是珍藏了一份美丽的记忆和唯美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是纯洁的,也可以理解为打工人之间相互的信任和感激,这种感激,是经历人生苦难后思想情感的升华。《春寒伤人心》透露出一种现象,打工妹生存环境堪虞,也体现出小说家以切身的体验来关注打工人的生存状态。因而,我们就没有理由将这部小说仅仅看成是一部爱情小说了,而是小说家借用爱情,表达内心深处的一种特殊的悲愤。
 
       小说家善于运用意象来升华作品的美感,给人以无法言表的美感享受,但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却会产生心疼的感觉。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从小说家泪光盈盈的眼睛里,看到一条南方的小河蜿蜒而去……这种悠远的意境,让我们想象无限,感慨万端。
 
2
       《高处不胜寒》则让我们看到了知识与愚昧的较量,也可以说是知识与金钱的较量。从表面上看,显然知识败给了愚昧与金钱,以男女主人公“周崇贤”和高洁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暴发户申田眼里不堪一击,知识女性与妓女好像没什么两样。实际上,小说家是运用一种叙述视角上的独特姿态,来刻画人物命运的转变所带来的人生价值的贬值,以及知识一旦遭遇金钱所面临的考验。虽然申田在得到高洁后表现出不屑的神情,但高洁在申田暴风骤雨般的摧残下,奔涌出悲哀的热泪,就让小说家要表达的那种思想意识具象化了。
 
       无疑,这也是一个“周崇贤”流浪过程中的生活故事,但小说家通过那支生花妙笔演绎出来,就不能不让人产生强烈的震撼与深深的思考。这就是周崇贤小说的深度,他善于将现实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的片断切取下来,通过自己独特的审美思维糅和后表现出来,就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刻画风尘女对正常生活的向往,又无法抵御邪恶进攻的《洒泪祭风尘》中的女主人公汪洋,她最终逃离“周崇贤”是缘于爱,而这种爱是爱惜之爱。这部中篇也无一例外地描绘了打工生活的艰辛与苦难,揭露了一个逼良为娼的时代,打工妹生存的不易。
 
       周崇贤流落到一个叫“小四川”的饭馆,当了二百元一月薪水的洗碗扫地端菜送盒饭的杂工,由于他写的小说在南国的大小杂志出现,被女老板崔晓看上提拔为“掌柜”,却在老乡们“吃富”行为的逼迫下,看到了人性的丑陋而不得不再次流浪。《无言的结局》描写的,是主人公“周崇贤”流浪途中,一段带着爱情色彩的故事,他给正在心里打算嫁给他的崔晓,带来了一段缠绵而又伤心的往事,却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在《落叶随风飘》里,那个手中有点小权利的车间主任,为了将一个漂亮打工妹弄到手,不惜使用离间计,将本来可能成为一对美好姻缘的打工青年撤散,反映出善良打工人在异乡流浪的无奈与窘境。
 
       《文学风景线》则对当今文坛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与讽刺,揭露了文坛盛行的各种丑陋现象,也说明了有钱就能成为名作家的本质原因。透过女主人公赵亚萍的成功,让人看到了文学之于当今时代的贬值,也让人看到了文坛的歪风邪气。字里行间,揭示了文学贬值的真正原因,是泛文学的泛滥。值得“文学人”深思,也令人悲哀。不知是文学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抑或是社会的悲哀。
 
       该文尖锐地指出了文坛的弊端,也说明了坚守阵地的不易。
 
       都市人心灵的空虚,是叶小甜类似的人无法容忍的,而美丽如斯的叶小甜,却固守着一方宁静,心灵的宁静,与都市的喧嚣浮躁进行着某种超乎意念的抗衡。因而,“周崇贤”便介入到这种心灵的时空中,介入到都市人的灵魂深处,沉着冷静地冷眼旁观,默默地与以叶小甜为载体的,这一群体的灵魂进行了一次无言的交流,让都市人喧嚣浮躁的周末出现一方宁静的天地。
 
       《相约在周末》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交融,一种世相的宁静,也可以说,是小说家对生活的一种追求,一种至美的幻觉,一种对人性的洗礼。
 
3
       素有流浪才子之称的周崇贤,在《红尘有爱》这部中篇小说集里,与几个美丽女人演绎一段段缠绵绯恻的爱情故事。他说,“我遭遇的女人是一朵朵伤心的玫瑰;我经历的女人有一段段凄美的情缘。”是的,几个女人携着万千凄美,向一个男子款款而来,缠缠绵绵,这是多美的事啊!
 
       其实,小说中的周崇贤已经不是生活中的周崇贤了,他只是在用文字,“为深情凝视我的每一个女人,浇铸青春的祭坛”;他只是在用文字为打工人塑造美好的形象。同时,他还以文字为刀,解剖打工人的心灵,摘割打工人心灵中恶化或即将恶化的毒瘤。
 
       第二节、托起时代新太阳
 
       这个标题,是一九九八年周崇贤文集出版时,湖南出身的出版商姚本星先生,为这套文选集所写的总序的标题,今天我把它引用到这里,做评论《望穿秋水》这部短篇小说集的标题,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觉得这个标题实在太好了,不引过来用一用就不过瘾,仅此而已。尽管有些牵强,也可能与内容无关。
 
       老周遇到老姚这样的哥们儿不易,实在是人生之幸事,也是打工文学之幸事。老姚对打工文学所作的贡献,实在是不仅仅在这套文集上,可能他的初衷不排除赚钱,至少是主要动机之一吧,但这样的策划,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无形中推动了打工文学向前迈进一大步,可谓功不可没。
 
       周崇贤之于打工文学领域,无疑是一面不倒的、迎风飘扬的旗帜,是一棵长青树。这是老姚在他的总序里的意思,当然我也是这个看法。到现在为止,在打工作家这个群落里,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还没人能企及,如果照现在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就更难有人能企及了。因此,我赞同这个说法。
 
1
       在《望穿秋水》这部小说集里,小说家透过哲学的眼光,在文本中解剖着这个社会的人和物以及事与情,将触角伸向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物的内心世界,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幅幅人生图像。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城市人的优越感还非常强烈,外来打工人能在所在的城市弄到一张“绿卡”,简直就是神人。因此,“城市绿卡”之于打工人,是一个不小的诱惑。《有个女孩叫丹东》所描写的,就是在这样一种诱惑下发生的故事。丹东明白自己的处境,要想取得这个城市的永久居住权,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她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因此,便与本来已经谈婚论嫁了的石匠儿子克克果断分手,去追求她心目中神圣的“绿卡”。可是,当她的心愿没有达成时,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怀上了克克的孩子,然而,克克却在另外一座城市里谋取到了“绿卡”。丹东有意栽花花不发,而克克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丹东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到头来她还得默默地为石匠的儿子克克养育儿子。而克克呢?他说“我失魂落魄”,“无须预言,在城市里我的灵魂永远漂泊无依”。
 
       尽管城市是打工人向往的天堂,可一旦进了城市,你的灵魂就找不到归属。这就是宿命。从农村进入城市,其实不是给自己这一代人创造幸福,而是给自己这代人创造艰辛;要说幸福,也许也只能给下一代人创造。也就是说,不能做一个真正的城市人,就做一个城市人的祖先,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成为城市人。当然,随着户藉制度的改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户口已经不再是什么不得了的诱惑了,打工人的“绿卡”观念也就淡化了。因而,此类悲剧也就相应减少了不少。打工人为城市户口献身的事实已经成为历史,而周崇贤的小说记录了这一时代性的历史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选择城市》又是一个与城市诱惑有关的话题。打工人之所以选择城市,是因为城市拥有现代文明,城市里有打工人的故乡没有的赚钱机会,没有的城市的灯红酒绿,因此,选择城市自然就是农村青年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已经生活在城市里的打工人,他们接触了现代文明,就已无法割舍,能割舍下这份情结的,不是凤毛便是无奈。
 
       具有现代文明的C城,与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御碑岭,简直就是两个世界。阿森与林生的选择截然不同,阿森是因为痛恨御碑岭的愚昧与落后而走出来的,他对贫穷有着切齿的痛恨,因了这种痛恨,他看不到乡民的善良纯朴。而林生却是因为走出御碑岭后找到了城市与乡村的差距,又主动回到御碑岭,并发誓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缩短城乡差距。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而他死心塌地地坚守故土,再也不被城市的诱惑所吸引。
 
       《选择城市》是通过对两个世界的描述,体现文明与落后之间的距离的,这种距离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质的,而是意识的。落后意味着愚昧,贫穷意味着顽固。改革开放的春风不能只吹沿海地区和城市,也不要忘记偏僻落后的山村。这个时候,国家还没有发出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小说家就已经具有前瞻性地提示出,这种贫穷悬殊必须尽快治理的战略性意见,这种意见虽然没有明确地表现出来,却在字里行间折射出了这种深深的忧虑。因而,我们有理由这样来理解:其实,小说家要表现的不是选择城市,而是不能只选择城市。
 
2
       过年之于异乡流浪的人,永远是一个解不开的情结。过年一定得回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遗传下来的习俗,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远隔千山万水,每到过年,都要回家与亲人团圆。可是,就有两个流浪异乡的打工人,却《过年时我不想回家》。他们不想回家,是因为他们对异乡生活的惘然与无助,以及人生道路上的困惑。这部短篇折射出人性的脆弱与世态的炎凉。
 
       两个心灵空虚的青年男女,在异乡浓浓的年夜氛围里,孤独与寂寞使他们走在一起,自然,他们就会相互安慰一番。没想到张晓却死于意外。张晓的死,可以说是她对生活的绝望,也可以说社会现实的残酷所造成的悲剧结果。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说家想要表达的意象已经潜藏在字里行间了。
 
       不过,在这里没有介绍张晓是怎么死的,也没有说明“我”与张晓的死有何直接的关联,“我”能不能洗脱“杀人”的嫌疑……这样的结尾留给了读者太多的悬念,让读者阅读起来有些吃力。到底小说家要告诉读者什么呢?没有暗示,也没有明喻,就显得有些突兀。但我想这决不是败笔,是小说家赋予深刻寓意的艺术处理。
 
       《望穿秋水》这篇小说,渲染的是一种可贵的亲情。黄昏的老人经常独自伫立于桥上,凝望河水,直到深夜,没人知道他这一行为究竟意味着什么。小说家借用这种意境的铺张,不外乎是想借助一个老人面对河水的凝望来揭示时光的宝贵,用无声的身体语言来企求青年人珍惜青春、珍惜缘分以及人间真情。“我”似乎领悟到了老人的旨意,因而和一个带着六岁小女孩的寡妇小萍结婚了。故事这样结局,是不是想告诉我们,这就是人生的过程?
 
       老人是一笔财富,老人也是一部历史,老人还是一种哲学,尤其是老人无声的举动,分明就表明了一种暗示,他就像一部蕴含丰富的长篇巨著,如果领悟不到其主旨,就不能领悟人生。
 
       “黄昏是老人的忧郁,忧郁是老人的孤独,孤独是老人的心。”这是小说家刻意铺张的意境,通过对这种意境的理解,在阅读文本时,我们就不难得到一种审美享受。
 
       这是一个浮躁与喧嚣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有人想制造悲剧,有人却正在制造悲剧,这一切都在不声不响中进行着。小说家就是这样不经意地叙述着这样一个时代,而这样的时代所产生的悲剧,却让“我”心动。《悲剧让我心动》所揭示的生活是残酷的。这个时代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内心世界却越来越空虚,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背离传统的道德观念,从而引发悲剧的产生。小说家试图用这篇小说来阐述人们思想观念的扭曲和变形,引起畸形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
 
       文人价值的贬值和作家光环的褪色,都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一个文化站的小职员,一个所谓的作家,想赚钱来改善生活现状也无可厚非,沦为别人老婆的情人,柏拉图式的情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二十元钱一封信,一天一封,比起写作赚稿费,好像要容易得多。可是,最终却因为这种柏拉图式的情人关系,唤醒了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倒是始料不及的事。《情人》折射了一个金钱和男权主宰的社会,给女人所带来的情感危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一个七岁就开始在异乡流浪的父亲,最终死于一个没有在家的寡妇的床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阴谋,而异乡与异乡之间,流浪的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各种阴谋之中。只不过,这种种阴谋已经被小说家虚化了,或者说是扩大化了。小说家告诉我们,《异乡像一个阴谋》,其实是要告诉我们珍惜生命和缘分,因此,“我”和夏玫同居几年,本来不打算结婚的,却在这样的悲剧气氛中结婚了,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场阴谋的开始呢?可是,身在异乡,有些事情是由不得自己选择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根脆弱的弦,因其知道脆弱而不轻易去弹拨罢了,一旦遭遇外来力量的触动,这根脆弱的弦就会崩断。
 
       汪三实际上是一个不错的打工青年,只是种种原因,让他走上了一条不邪不正的道路,他是一个打工人看见就既害怕又尊重的大街娃(流氓)。因了他的存在,这一带的打工人才得以相对安宁,而当他断了一条腿后,就反映出以前那些尊重其实真是真的,只是尊重他的人被不尊重他的人控制着行动。界于亦正亦邪之间的汪三,其实是很多打工人的保护神,正经的打工人都是拥护他的,只是那些想在打工人身上发财的街娃们才恨他,因为他挡了他们发财的路。因为打工人很少得到社会的关爱,汪三便活动于法律的真空地带,以夷治夷地与真正的犯罪分子周旋。他心地善良,嫉恶如仇,却也死于他的善良。汪三其人的遭遇,折射出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复杂性。
 
       在《案件毫无头绪》中,小说家刻画了一个打工群体中的大傻瓜崔大炮形象。飞来横祸之于这个时代,谁都不敢保证不会遇到,像崔大炮这样的遭遇实在太冤枉了。当然,这里面实际上也反映了一个人是否聪明机智的问题,好在红儿最后把傻了的崔大炮领走了,这就说明,人的良心还是没有泯灭。
 
       是什么逼得我们老想《从楼上往下跳……》?是“舶来品”充斥的世界,是梅毒、是性病?不是,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一幢旧楼即将倒塌,只能说明它所承载的社会任务已成为历史,如果不接受外来思想以及资金,那么,我们的国家能富强吗?我们的改革开放能成功吗?阅读周崇贤的作品,你就会知道,他笔下人物的思维特征和心灵感应,是那样的恍惚与迷离。因为这些人物的性格,不像一般打工者那样麻木愚昧,又不像有的人那样寡廉鲜耻,自甘堕落,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很痛苦的。
 
       那个从楼上往下跳的人,是某种意义上的牺牲品,小说家在此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跳楼者个体,而是通过这样一个个体,来揭示一种社会更深层的民族意识和精神,同时也批判了那些陈腐的思想观念,或者说是在诅咒一种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相反,也可以理解为某种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外来新思想新意识的侵扰后,最终抵御不住而被迫灭亡。
 
       我们不妨这样理解:小说家借助这样一个跳楼的载体,来表现人们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意识的陈旧,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对陕隘的民族意识的一种批判,对新思想新观念的一种捍卫。
 
       可是,在《猜测历史》中,小说家发出疑问,撰稿人是谁?撰稿人是什么?撰稿人是未来,是历史,是人民的眼睛。小说家用他睿智的目光,犀利的笔触猜测历史,将现实和未来连接在自己的笔下,揭示出某些“成功人士”成功背后的罪恶,并在面对未来的时候,心里产生的那种犯罪感。他们害怕未来,是害怕自己的丑恶行径暴露在阳光下。
 
       小说家通过《猜测历史》,给某些暴发户的未来塑造了一幅形象的画面,让他们看了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第四种结局》在吉林省的《短篇小说》刊登后,又被中国作协主办的《小说选刊》转载,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小说。文中反映了几个有钱人无聊透顶,就找了一个女人来做游戏,他们设想了三种结局来结束这场游戏,而最终却恰恰在这三种之外,无论绑匪还是读者,都感觉到最后的结局是出人意料的。
 
       这个短篇不但在艺术构架上有过人之处,就是在故事结构上也令人出乎意外。故事在不经意间开始,又在不经意间结束,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随意,却又透着一种必然性。这就是生活,也可以说是生活的真谛。很多生活其实就是这个样儿,轰轰烈烈的大事、鸡毛蒜皮的小事,不都是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发生的吗?这就可以看出,小说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腻,艺术尺度把握得是多么的有分寸。因而,被权威杂志选载就不是偶然的了。
 
       “无独有偶”,出租车司机于欣,却没想到会被歹徒绑架,更没有想到会是男朋友欧阳的主谋,好在她能机智地摆脱劫匪,成功地将自己营救出来。男朋友本来是想吓唬她,谁知他手下的马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竟将假戏真做,反过来勒索欧阳。
 
       人生一世,《危险无处不在》,于欣的机智是可贵的,否则她就不可能逃脱劫匪的控制。
 
       打工在外,不知要遭遇多少不幸与苦难,《婚姻擦边球》塑造了一个落魄打工人形象,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老烟和老婆本来是结了婚的,这一层面的打工人在生存环境的限制下,却不得不偷偷摸摸地搞“地下工作”,如此一来,就不可避免地要被治安队抓住,因而,一切该发生和不该发生的事都发生了。反映了打工人的处境和心态之间产生的复杂矛盾。
 
       一个帮别人写情书的流浪汉,却被与情书有关的女孩子的父亲炒了鱿鱼,结果不得不躲藏到朋友的床下才能不被人发现。《擦肩而过》说的是爱情,何尚又不是说的人生命运呢?
 
       打工人的命运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我们没法摆脱这种上帝安排好的过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接受和抗争。这是小说家想要告诉我们的主旨,只是他没有用一般讲故事的手法来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随心所欲的意识流手法,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演绎出来。这样的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胖子在没有别的活路的情况下,每天晚上都给自己的女人带一个陌生的男人回来,从传统的道德角度上去讲,的确有伤风化,有悖伦理。可胖子要负责生病的母亲,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女儿的生活重担,因此,胖子咬着牙把泪流进自己肚子里,干出这种迫不得已的事,也是情有可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胖子夫妇是伟大的,牺牲自己来维护全家老小的生存。可是,致命的打击还是出现了,胖子的父母及女儿在一次自然灾害中全部遇难,因而,胖子老婆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坍塌了,她就再也没有忍辱含垢地生存在这个肮脏的世上的必要了。胖子女人死了之后,对她了解颇深的“表妹”,忍不住发出悲哀的哭泣声。可是,这不仅仅是《女人在深夜里哭泣》,而是在灵魂深处哭泣。打工人流浪异乡,有太多的无奈和悲伤。胖子和胖子女人的遭遇,是打工人苦难人生的见证。这些生活的细节一一被小说家捕获到了,并归纳为一种叫小说的艺术形式,让我们的读者去品味,去咀嚼,去感受打工人生的艰辛。
 
3
       在这部小说集里,小说家不仅仅描写了打工人的生存状态,更多的时候是深刻剖析了打工人生存的艰辛与不易。在这二十个短篇里面,还涉及到其他层面的人的生存状态,探索了现实生活中种种生活现象。但总的说来,都是一些异乡与故乡之间,牵系着的情感感悟和思想意识。周崇贤说:“我对异乡一向敏感和迟钝,这在于我的意识里一直存在着家园的概念,和某种似是而非的故土情结。但我又无法不使自己完成徒劳的寻觅,于是,在疲累的途中,我一遍又一遍地,感受异乡。”
 
       一个从小远离故乡的人,应该不可能对故乡有多少感情;一个从异乡走向异乡的人,也应该对异乡的某个地点不会有多深的感情。可周崇贤似乎在异乡与故乡之间进行着一种痛苦的挣扎,对故乡与异乡,都似乎想赋予同样多的感情去深情地关注,去无情地解剖,去辛勤地耕耘。他似乎是还未能完全做到,但他正在尽可能地去做。
 
       小说家的笔就是医生的手术刀,只是解剖的不是人的身体,而是心灵。小说家的笔尤如农夫的犁铧,只是耕耘的不是大地,而是思想。仿佛,周崇贤所做的一切,就是拿起手中这支笔,去刻划一个又一个打工人和不是打工的人的心灵图景,展示一幅又一幅底层人的人生图像;用他的笔和灵魂,托起时代的新太阳。
 
       第三节、你是流浪的牧人
 
       周崇贤就是一个流浪的牧人,他在故乡与异乡之间放逐着青春与思想,他用手中的笔作皮鞭,驱逐着青春与思想驰骋在心灵的草原上,满山遍野的羊群与牦牛像白云一样,飘荡在天空,给天地间增添了一份宁静的美感,使阳光露出更多的笑脸,洒下多情的种子,亲吻世间万物。因此,我们看到了《阳光之吻》。
 
1
       这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十九个短篇,其中以《柔情不系骏马》、《阳光之吻》和《村南有片桃树林》、《流浪的季节》为佳。
 
       小说家在这里,没有安排胖子听到金玉的叫声,要是听到了,就破坏了《柔情不系骏马》这份美感。这是一个完美的故事,金玉的遭遇虽然坎坷,毕竟险中无危,她能遇到米立这样的男人,的确是命中注定的好运。故事美,情节美,意境美,人物性格美,男女主人公心灵美;文章结尾也很美。是一部很完美的短篇小说,折射出人世间还有真情存在。
 
       舞蹈艺术之于艺术家是艺术,而之于色狼则是肉欲。刘芳菲的美,美在舞蹈,美在艺术,行家季雨默默地为她奉献,而某些打着艺术幌子的领导,却只看到她身体的美丽,只看到她散发出来的青春气息,因而,就显得俗气,同时还显得低级、贱格。刘芳菲本来是一个具有天赋的艺术家,却在一些人为的因素中,被活生生地扼杀了。小说家之所以构思这样一篇小说,不外乎是想通过刘芳菲这个艺术形象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有那么一些人是那么的贱格。可以说这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叛。在现实生活中,就有那么一些人专门干着扼杀艺术,扼杀美的勾当,他们占据着要职高位,你要想出人投地,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不容置疑的,任何时代都避免不了的。
 
       《阳光之吻》深刻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也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而《村南有片桃树林》,则胜在语言营建出来的那份意境上,这是小说家的强项,他最善于将一个平淡平凡的故事,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或凄怆,或悲壮、或忧戚,或优美,或壮丽,或豪放。这是语言的魅力,如若不然,就没什么审美价值了。
 
       《流浪的季节》本来是充满苦难的,可小说家却营建出了一个非常美的氛围。在流浪的路上,有一个女人一定要给“我”生个孩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美?打鱼郎的故事很美,月美也很美,程玉也很美,这些美,美在意境,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这种美的氛围。
 
2
       都市里的白领,多半都会《情感走私》,尽管他们目的不尽相同,过程却是惊人的一致,多半都是在不同的目的下,进行着两性愉悦的交流,好像这是一个固定的情感方程式,他们各自算计着,各取所需,金钱,肉体,地位,等等等等。
 
       面对广扩的市场前景,一向孤傲自律的张枫都逃不过向米立敞开自己包裹得甚严的胴体。可见,都市男女在伦理道德面前飞扬跋扈,随心所欲,说不清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赤裸裸地以性为目的的生存方式,与原始社会的本质没什么区别。小说家艺术地实录都市男女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批判。
 
       金蕊的命运就没堂姐金玉好了,她之所以遭遇了人间无数的苦难折磨,与她的家庭背景和无知不无关系。母亲的命运本来应该在金蕊的记忆里烙下很深的印迹,她完全可以不蹈母亲的覆辙,可因为无知,不懂反抗,结果任由赌鬼父亲作为赌资输给老男人。即便是后来到了南方,也没能逃脱随入红尘的命运。
 
       《告别女儿国》应该是《打工妹咏叹调》的姊妹篇,人物和人物性格都如出一辙,只是故事情节有所不同。到现在来读这部短篇,就显得比《打工妹咏叹调》逊色多了。文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显得平淡而普遍,没有什么特别现实的意义,仅仅是在反映一群打工妹心灵的空虚和落寞方面,还能看到一些别的打工作家没有描绘过的场面,缺乏深入地挖掘打工妹空虚寂寞的深层根源,相对而言,不能算一篇成功的作品。就是在语言的构建上,也缺乏小说家一贯的风格——缺乏美感。当然,在此也得申明的是,这是小说家初期的作品,不够成熟在所难免。
 
       依玲是一个成功的白领丽人,可她的成功逃不出风流倜傥的老板王奇的手掌。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依玲差点儿迷醉,好在有她男朋友刘云的存在。老板王奇和盲流刘云,都在做着《征服白领丽人》的心的事情,可最终还是盲流刘云成功地俘获了依玲的心。这说明依玲不是贪图富贵的女人,也说明金钱不一定能买到爱情。
 
       小说家将刘云征服依玲的行为,放置在灯红酒绿的娱乐城,并让刘云以扰乱社会治安为由,被警方拘留十五天,再让依玲在铁窗外哭泣:等你出来我们就回去生孩子。表明了一个白领丽人坚定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灵魂不受金钱的侵蚀,是值得肯定的,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也是难能可贵的。
 
       《师兄风流》描写了打工人的爱情婚姻家庭观念转变过程。打工人的爱情在时代的推动下,变得多姿多彩,而那些在家乡时父母包办的婚姻,受到打工时代的冲击,自然就经不起考验。师兄与老婆的婚姻,是打工人婚姻的缩影,这样的情景,不知曾在多少打工人的生活中发生过,因而,打工人的婚姻是脆弱的。
 
       在《这年头有病》中,胡涂机关算尽,容忍自己漂亮的女朋友爱老板,却瞧不起有着一张“平淡如水但却无比真的脸”的徐净,去追美丽女人钟颖,到手后才发现她是有夫之妇。这年头真的有病。
 
       小说家运用第一人称,将“自己”置身于这个有病的年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病态的根源,真正有病的不是“这年头”,而是这年头的一些人。不露声色地批判了现实社会里,那些机关算尽地去享受生活的人。
 
       打工人中也有追星族,一点也不奇怪。小说家在《追星的少女》中刻划的盈柳,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只是这种生活方式之于打工妹,是不是显得太奢侈了一些?
 
       小说家通过这篇小说,在他的作品中又塑造了一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他笔下的人物图画。
 
       一群水嫩花飞的打工妹,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就这样为主管厂长老板们献身了,还心甘情愿地为他们生儿子,这曾经是一个多么滑稽的时代。小说家提醒《妹子呵你慢些走……》,溶入了一腔担忧,满腔情愁,也糅和了关切与同情。他始终把目光盯向普通打工人的生活和命运,把笔触伸向普通打工人的心灵深处,深入浅出地阐述打工人命运的坎坷和曲折,以及内心世界的生命律动,时刻把握着打工潮的脉搏,关心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爱情让命运走开》有点迷信,但却有点禅佛的味道。刘芯和陈玉都是痴情女子,她们为了邹健,大有前赴后继的意味。因为和尚的断言,邹健在死去两任妻子后,决定不再结婚,而刘芯却千里追随而去。然而,陈玉更是离谱,她本来是知道一切内情的人,却还决心如果刘芯也步了后尘的话,就她去项上。这样的爱情的确真挚,但只怕只有在小说家笔下才有,现实生活中极难寻觅。但小说家营建出的这份美感,却是感性的。
 
       周崇贤的小说一向以语言取胜,他善于将一些平凡小事糅和在精美绝伦的语言里,像溪水一样涓涓流淌进读者心田,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到生活中的美。《痴恋》也当属此类作品。
 
3
       老实说,有钱的坏男人是杀不尽的,可梁映和木子却采用了这种极端的方法来解脱。杀人偿命,就算自首,这样的命案也不是十年八年就了事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呢?如果当初面对“王八蛋”的十八万横财意志坚决一点,不就没有这样严重的后果了吗?
 
       是的,面对《横财十八万》,一个美丽如斯的打工妹,是不容易经受得起这样巨大的诱惑的,但故事已经发生,就没有理由让它发展到如此恶劣的程度。这个结尾不理想,破坏了这篇小说的整体结构。木子杀害“王八蛋”王老板的理由不充分,没有必然的逻辑依据,也缺乏偶然性。如果按照前面的逻辑,木子完全没有投案自首的心理过程,也缺乏潜在的生活依据。也就是说,面对王老板的纠缠,木子和梁映根本没必要杀人,只消一走了之,从南部逃到西部,或者别的什么地方,难道“王八蛋”老板还会“全国通缉”?
 
       这个故事的构架缺乏充足的生活依据,字里行间也缺乏必要的逻辑规律,可以说《横财十八万》是小说家众多作品中的败笔之作。当然,这是小说家的前期作品,存在一定的瑕疵在所难免。可能小说家是想采用这种方式提醒(报复)某些无耻的“王八蛋”老板,不要老是想到自己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还得提防木子这样的人。可是,这样的用意经不起推敲,因而成了“应景”之作,缺乏艺术魅力。
 
       《想入非非》中的廖半仙其实就是一个想入非非的人,这个故事也就仅仅体现廖半仙似的人物们一天到晚想入非非,说得不客气一点,这篇小说还是停滞在“乏生活”的层面上,没有深入挖掘到想入非非的深层含义,纯属消遣之作,缺乏一定的艺术美感。
 
       一个小说家的艺术成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他整个的作品中,不可能篇篇都是高品味的,也不可能篇篇都是精品,质量总是参差不齐的,否则,他就可以担当“伟大”二字了。因此,在周崇贤的作品中,有那么少数的篇什还不够好,缺乏一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Copyright Reserved 2012-2018 技术支持由雅昌艺术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