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让故事极具美感与悲怆,
体现出人性的光辉
——读长篇小说《异客》
鄢文江(文学评论家,第八届鲁迅文艺奖得主)
文学创作遵循一定社会价值原则,主要表面在政治性原则和道德性原则两方面。周崇贤打工小说的社会价值,侧重于道德性原则。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自觉遵循某种道德原则,就使文学作品成为道德原则最有力的宣传、强化手段。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宣扬的爱情观,多数是以传统美德为基础的。周崇贤也不例外,他宣扬忠贞的爱情,但又不落俗套;他歌颂传统的美德,却又不失时代色彩。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才子佳人式的呆板单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爱情故事,丰满而质感,缠绵而悲怆,极具人性光辉。
在周崇贤的长篇小说《异客》里,这种人性光辉体现得很具体,社会价值倾向也很明确。《异客》讲述的是一个女大学生爱上一个盲人的爱情故事:女大学生蓝雨来广州体验南方的激情,没想到一不留神就爱上了盲人歌手吉米,在吉米凄惨的人生和忧伤的歌声中不能自已。吉米在这份难得的爱情中自强不息,最终,他的眼睛恢复了光明,并可能得到蓝雨的爱情。而蓝雨,她也从一个“盲流”,成长为一个国际时装界有名的设计师。这是一个极具美感与悲怆的爱情故事,她透露给读者的信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真爱,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州,这样的爱情故事显得是那样的珍贵。她可比“梁祝”,也可比“罗密欧与朱利叶”。他们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使一个盲人的黑暗世界充满光明,充满温暖和关爱,充满人世间伟大的爱!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
“经历不是悲伤,悲伤的是有的人在经历中堕落!”小说家是这样来给“经历”这个概念下定义的。正好,这个爱情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都是在一种悲伤的经历中自强不息的。这个充满美感而悲怆的爱情故事,源于“美丽而寂寞的异乡女孩”蓝雨,“披一身忧伤的诗意”,从山城重庆走来,在异乡的广州差点迷失自己而开始的。她最先在南海市黄岐区一个私营企业打工,她的才学却得不到老板的重视,只是将她当花瓶摆设在那里,供老板向同行和外人眩耀——在我公司打杂的都是大学生。这也罢了,可最让人忍受不了的是那个老特务式的老板娘,她时常怀疑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可能跟老板有问题,并经常盯蓝雨的梢,动不动就指桑骂槐。蓝雨实在忍无可忍,才炒了老板的“鱿鱼”,到广州发展。她投奔的是只有一面之缘的行为艺术家苏阳,对于思想相对传统的女孩来说,这本身就透露着一种怪怪的气息,但她不投奔苏阳就走投无路,权衡利弊后只好作如是选择。就是这样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奠定了她苦难经历的基础。苏阳和他的朋友都是一批所谓的艺术家,艺术家的行为自然就透着一股怪怪的气息,他们的行为自然就与众不同。因此,他们的人生准则、生存方式以及求爱方式都与众不同。到广州的当天晚上,蓝雨就因为艺术而进了派出所。好不容易出来了,却发现自己的一切证件都被小偷窃去。直到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苏阳的朋友木头垂诞蓝雨的美色而偷去的,使其成为“三无”人员后,不得不被迫留在他们身边。没有证件的蓝雨在珠三角左冲右突,拼搏了好几年,最终成为了内衣行业的“龙头大姐”,也最终觅到了一份特殊的爱情。可以说,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蓝雨,是一个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幸运儿。这样的结局,主要是与她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贵折腰,坚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分不开的。这种结果符合中国几千年来一贯尊从的传统美德,符合国人的审美要求。是的,在现实社会的大环境里,多少美好的爱情都被金钱所淹没,亵渎与玷污,突然看到一份美丽的爱情,的确让人感动,很不容易。
一个美丽如斯的年轻女大学生,爱上一个穷困僚倒的盲人歌手,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噱头,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本身就极具浪漫色彩,本身就极具悲悯情怀。再加上他们最终有可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更显得极具美感,极具悲怆的美感。这是难能可贵的!自然,就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洗涤着那些污垢的灵魂。
第一节、小说家对人性的关照,使“二奶”“三陪”横行的天空出现一片洁净云彩
蓝雨,是木头带到吉米“赶场”的歌舞厅去的,也是木头将吉米的悲惨故事讲给她听的:吉米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是一个孤儿,很小的时候眼睛就盲了,结果就流浪到江城暂时安定下来,一边唱歌,一边挣钱为自己的眼睛看病。他到过很多大都市,之所以在江城留下来,是因为一个老太婆的缘故。这个叫林婆婆的老太婆,是吉米认的妈妈,她二十多岁时就开始照顾别人的女儿,直到年逾古稀。经她拉扯大了好几个女孩,无一例外地,都是她捡回来的。林婆婆终身未嫁,也贫穷,但她却有一种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正因为这种精神,才支撑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去关怀他人,奉献着她的青春与血汗,甚至于生命。吉米流浪到这里后,遇到了林婆婆,并被她的故事感动,被她的精神征服,便决定留下来,一起担负起这个“家”的重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林婆婆将捡来的女儿养育成人后,把她们一茬一茬地嫁出去。年近七十时,又捡了一个,这时,她的精力实在不济了,但她还是残喘着拉扯这个叫林萍萍的女孩。吉米被这个几十年如一日的故事感动着,也就不自觉地加入到了照顾老老小小的行列,组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林婆婆再没精力去捡垃圾来维持生计了,她只好在家照顾女儿林萍萍的起居,并修养自己残余的天年;吉米则挣钱为妹妹林萍萍交学费;林萍萍却半夜里也为哥哥当眼睛,带领着他去赶一个又一个的场子。一家三口天南地北的苦命人,就这样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江城相依为命,昭示着人性的光辉。这个故事的确感人,吉米感动了,并做了故事的主角。蓝雨更是感动了,她感动于吉米的伟大。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个奋发图强的小学生,一个风华正茂的盲人歌手,这样一个特殊的“一家三口”相依为命,可他们的日子居然过得笑逐颜开。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在支撑着他们,这是要达到怎样的一种境界,才能做到这个地步,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观啊?蓝雨的灵魂被深深震撼,从而也在内心深处深深爱上了这个相貌俊秀的盲人歌手,只是自己还不自知而已。直到后来,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挫折时,才不自觉地想起这个曾经给过她信念的盲人歌手,在一次一次的探望中,才确定自己真的深深地爱上了他。
蓝雨是一个敢作敢为的女孩,当她在事业上成功后,就决定将赚来的钱,为这个伟大的男孩儿治眼睛。这样想着,也就这样做了。可当她带着钱来到江城,准备为心爱的男孩治病的时候,吉米却消失了。吉米去了哪儿?他一天晚上赶几个场子唱歌,终于赚够了钱,他治眼睛去了。
蓝雨在人生的磨练中,自己的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此时,她已经是内衣行业的领军人物了。她设计的时装得到国际级大师的好评,并收她做了学生,因而,她的事业如日中天。但蓝雨并没有忘记吉米。蓝雨在寻找吉米的过程中,回到吉米因不愿意让林婆婆操劳过渡而自己租来的小屋里,掏钱为吉米续租了半年,等待吉米的归来。吉米终于治好了眼睛,又出现在他原来唱歌的舞台上,蓝雨终于找到了吉米。可蓝雨没有直接去将吉米带回那间租屋,她没等吉米知道她的到来,悄悄地回到租屋里等候吉米的归来。故事就止结束,吉米究竟有没有回到租屋呢?他们是不是真正结合在一起了呢?当吉米看到默默为自己付出的女孩,竟然如此国色天香时,会不会不与蓝雨在一起生活呢?……这一个一个的问号,小说家都没有回答,那就让读者自己去创作他们自己的结局吧!这样的结尾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留点悬念让读者自己去补白,倒也不足为奇。奇的是故事内容体现出来的精神和审美倾向,她让读者从中体悟到真情真爱的可贵。
这个故事体现了小说家对人性的关照,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二奶”“三陪”充斥着人们思维的人世间,淫秽思维肆无忌惮地横行的天空中,看到了一片洁净的云彩。
第二节、打工人,没了证件比失去贞操更可怕
周崇贤在长篇小说《异客》中说:“出门在外,面对那些动不动就打人的治安队员,没了证件比失去贞操更可怕”。是的,这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广东,的确是这样。那些治安队员好像举着尚方宝剑一样,牛皮哄哄的一天到晚到处打人,到处搜身,到处捉人关押。他们理所当然地捉那些证件不齐全的“盲流”,好像他们身上没带身份证、暂住证和“外出人员劳动就业证”,就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一样,就可以随便捉拿,随便关押,甚至于随便打骂侮辱,致死。在这些年月里,打工人被无辜打死打伤者不在少数,仅报刊上公开披露的就不少。直到新世纪的2003年,“孙志刚事件”惊动了中央,废除了“流动人员收容制度”,这样的局面才得以缓解。
作为曾经的“打工记者”,我就亲自采访过这样一个案件:三五个打工人下了夜班后,晚上十一点多钟,在宿舍楼下乘凉,突然就来了一辆摩托车,说要查他们的身份证。刚洗完澡,有的人就没带在身上,说上楼去拿,这就怠慢了他们,于是就要把他们抓起来。这样的事当然得不到对方的认可,自然而然地,双方就发生了冲突。这下好了,不带身份证乘凉还胆敢“袭警”?一个电话,来了一大批治安,把他们几个敢顶嘴的打工仔,拖在摩托车后面,拉到了派出所,并一不做二不休,将他们的眉毛、头发甚至于阴毛一一剪掉。当然,这事虽然没有暴光,但有记者的干预,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至于震惊全国的“孙志刚事件”就不用说了,要不是孙志刚是一个大学生,事情会闹这么大吗?那些缺乏人性化的不平等制度会得到废除吗?
因此,周崇贤在《异客》里描写的“没有证件”所遭遇的情节,一点也没有扩大事实。不但如此,我个人认为,因为种种原因,他还在此“粉饰”了事实的细节,远远没有将事实的严重性描写出来。这不是失真,也不能怪小说家的功力不够,是因为有些事实只能点到即止,不能细说的。
保安带着警员来到蓝雨所在的宿舍查房,蓝雨以为又是厂里那些保安,为了看女工白嫩的大腿,以查房之机骚扰她们。她正在做一个与盲人歌手吉米有关的美梦,突然之间就被一阵紧似一阵的敲门声惊醒。突然,一个声音说:“起来,起来,起来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看看,这是多么有水平的语言,在别的宿舍里,都是一边打门一边叫查证件,唯独到蓝雨所在的宿舍门口却这么有涵养。这是小说家特意编排的吗?是,又不是。是,是因为情节的需要;不是,也是因为情节的需要。这就有点让人糊涂,其实不然,没什么好糊涂的。因为这晚的查房,是厂长“电线杆”嫉妒蓝雨的美丽特意安排的,人家查房者是有目标而来的,知道有一个美丽女孩有水平,有胆量,但没证件。这样一来,蓝雨想不买账都不行了,这么有水平的人,绝对不是厂里那些保安。因此,一场本来可能升级的矛盾冲突,就在这一句很有水平的话语中得到缓解,蓝雨被警员带走时居然没被铐手铐。现实生活中,那些保安或者警员绝对没有这么高的修为(有修养的都当官了,当官了自然就没有再参加查房这么辛苦的差事)。蓝雨在派出所里得到的待遇是“公正”的,虽然住的是又臭又脏的黑屋,却没有像孙志刚那样被毒打致死,甚至于像别的打工妹那样被轮奸。这样的结局取决于那个很有水平的警员,因为他后来还想方设法帮助蓝雨,按正常程序走出了黑屋。这是人性化的描写,符合了多方面的口味。这是小说家特意安排的情节,他所照顾的是那些头上顶着国徽的警察,因为警察代表着国家机关。因此,小说家就不能将情节描写得过于细致,过于露骨。
我们再来看看警员与蓝雨的那段对话吧:
蓝雨先是以为那句话是保安说的,就痛骂保安,保安却说不是他说的,“蓝雨愣了一下,说:‘是吗?不是你,那会是谁?半夜三更,吵死人了!’……一脸公事公办的警员面无表情,看了蓝雨一阵,说:‘是我说的,我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蓝雨斜着眼看了警员一阵,说:‘你的意思是,把我包起来?’这回轮到警员愣怔了,他的嘴角动了动,说:‘我也希望是这样,可问题是,我一个月工资才一千多一点,这点钱连老婆孩子那一摊都搞不清楚。你说我用什么包你?用手?还是用旧报纸?’蓝雨说:‘你没钱是吗?但你有权啊。比如半夜三更的往女工宿舍闯,除了你,谁敢啊?’警员睁大眼睛,说:‘小姐,本人只不过是一个小警察。有个鸟权!’”接着警员问她要证件,没证件,那就得跟他们走一趟。“蓝雨说:‘去哪里?去你家?’警员说:‘如果有机会,也不是不可以。今天早上我刚弄到二两毛尖,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品尝。’”
这是一段很浪漫的对话,也是一段很机智的对话,要是放置在花前月下的爱情故事情节中,也是很有趣的,可这是在查房,在这种特定的氛围里,这样的对话就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发生了,在周崇贤的小说里发生了。这样一段浪漫的对白,化解了警察与打工人敌对的情绪,虽然太浪漫主义了一些,但用在这里却恰如其分。要不然,如果将警员描写得“穷凶极恶”的,那就没有孙志刚这样的牺牲品了。因为蓝雨也是大学生,而且是一个异常美丽的女大学生,这样一个女大学生如果像孙志刚那样无辜被打死,能不引起反响和震动吗?因此,小说家不能那样描写,如果真将这一细节描写得矛盾冲突异常激烈,情节跌宕起伏,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那才是不符合现实生活的,也是不符合艺术真实的。小说家将这场激烈的矛盾冲突化解于一场有趣的对白中,既表现了警察与主人公的睿智,也照顾了国家机器的形象,又能让多方面都能接受,何乐而不为?
小说家圆滑的表现手法却不能让我满意,当然,我的“不满意”,仅仅是个人情绪,我想不会影响大局的。因为这是本人为周崇贤作品写的评论专集,本人就近水楼台,在此罗嗦几句。我于一九八八年外出打工,至今十六七年了,亲眼看到和亲自遇到这种查夜的状况次数不少,我的打工兄弟姐妹在查夜的过程中被毒打、被剃阴阳头、被关押、被罚款的也不少。我和我老婆在租来的宿舍里同居,有暂住证,有身份证,当然也有结婚证,可是照样还是罚了我一百元,问为什么,人家说不为什么,再问就罚二百元。我想告他们,可又一想,我比同屋的工友已经算是优惠了。工友两夫妻,只不过是有一人刚来没几天,还没来得及办暂住证,就双双被拖去关押了一晚上,男人还被剃了阴阳头,结果十多天不敢出门。至于那些小偷,就更惨。我亲眼看见一个偷自行车的家伙被打的全过程:治安队员们将他的衣服脱下来,掩盖住扭到背后去了的手上的手铐,再将他的长裤脱下到脚脖子处,形成脚链状;十几个拳头从后背打去,小偷扑倒在地,又被人揪住头发扯起来,随即就有人从前面打过来,小偷又向后面仰倒在地上。就这样揪住头发扯起来打倒,打倒又扯起来,循环往复,打着游村。几里路下来,小偷全身是血(所到之处一路血迹),已经浮肿得不像人样了,却还将他拴到一根石头柱子上,再将自行车挂到他脖子上,示众。又是几个小时。后来是怎么放走的不知道,反正此人是饱受折磨的。
不就是一辆破单车吗,至于将人搞得半死不活的?这个小偷是外地来的,尽管他身体结实,这场灾祸下来,不落下残废,只怕也要三五个月卧床不起。据说用这样惨无人道的方式来整治小偷,是为了惩前毖后,以儆效尤,避免外地人多过本地人的村子治安难抓。当时我肺都要气炸了,好想冲上去解救那个可怜的小偷。可我不敢,如果真冲上去了,那我也会是小偷那样的下场。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搞治安的,属于派出所管辖,也就没想到报警这一码事。这也是一个立场问题,如果我真冲出去解救小偷,自然就是与小偷一个立场,谁同情小偷谁就是小偷(这是他们的理论),当然该打。
出门在外,远离故土,不容易。来到人家的地盘上,与土生土长的人分饭吃,本身就让人厌恶。如果你行得正坐得端,也许就能平安无事,若然稍稍有一点差错,自然就会受到严厉制裁。那些没有公开的年轻男女的无名尸体是怎么来的,谁又能说得清楚?失去贞操还有生存的余地,只要你改变观念的话。没有证件,或者忘记带证件在身上,你的人生自由和人格尊严,就由不得你选择了。好在有一个大学生孙志刚,用生命铺就了一条路,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蓝雨这样青春靓丽的打工妹或者打工仔,会付出贞操、青春、鲜血以及生命的代价。所谓的某些本地人,他们没有想到这些千里迢迢来打工的人,是来为他们创造财富的,是来为他们的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是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和血汗的;只是想到他们的到来,影响了他们的安宁、平和,打乱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抢了他们的饭碗。他们没有想到由于打工人的到来,他们可以不下田劳作而坐地分钱,享受豪华舒适的生活。他们想到的是我有钱,是我给你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我叫你们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来不得半点含糊。给了你们赚钱的机会,你就得感激我,就得服从我,就得被我奴役,就得毫无怨言,就得忍气吞声。是的,我们好多人都这样做了,可是最后呢?我们很多打工人都恭敬得像条牛一样地为他们创造财富,最后不是一样拖着残废的身子,灰溜溜地回家了吗?他们凌驾于打工人头上的资本,就是因为有钱,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要不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好,他们有这一天吗?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人或者一方人的事,是全国人民的事,你有了好政策,得风气之先,我们来到这里打工,也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作贡献的,不应该有高底贵贱之分。你给我提供就业机会,我为你创造财富,我们是平等的,不应该肆意践蹋我的人格与尊严,更没有随意剥夺我生命的权利。
算了,还是点到为止吧,别借题发挥了。当然,客观地说,还是有很多打工人因打工而致富了,也有一部分因打工而出息了。如号称“中国第一打工者”的刘延林,他早在十年前就有了几个亿的身家,听说还将公司开到了美国;如本书的主人公周崇贤,他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打工作家”。这些都是打工打出头了的代表人物,都能说明打工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好处的受益者当然还有我,还有千千万万的打工人。所以,用不着牢骚满腹的。虽然我不认为这是牢骚,只是客观地讲述一些事实罢了。
第三节、《异客》触及灵魂的思想是传统美德
一部长篇小说,如果单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也显得太单调了一些,正因为这个原因,小说家才构思了苏阳、木头这两个艺术家和安妮这样一个人物在里面。这三个家伙的道行就深了,他们在这部小说里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衬托出主人公蓝雨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获得很大成功。苏阳和木头,都是都市生活的另类,也都是都市边缘人,他们游走在别人的城市,做着自己无可奈何之下才去做的事。他们不想在工厂车间老老实实打工,挣一份辛苦钱,他们打着艺术家的幌子,欺骗或者说是诱骗那些愿意为艺术献身的女大学生。在校女大学生安妮就是苏阳花言巧语地诱骗来的。安妮虽然只是为挣几个学费而为艺术献身,她可能对性开放的认识程度也比较大,但她的性格和行为,已经代表了好大一部分女大学生的思维定式。在国际化的大都市里生活,扭扭忸忸的势必干不成什么大事。作为女人,作为一个有才华又美貌的女人,有必要从人生的最底层做起吗?有了女人成功的两大资本——才华和美貌,就可以走捷径达到自己理想的人生目标。她们不问过程,只注重结果,有捷径可走,其余的什么都不重要。但主人公蓝雨不同,她在失去证件后,走投无路了,也没想到要走捷径。尽管她投奔了苏阳,那也是实在没有别的去处而为之,当发现苏阳原来真是打着艺术的幌子时,她赶紧抽身,宁肯到工厂里去从打工妹一步一步做起。这就是她的可爱之处。
在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广州,就像一个大染坊,她将一个个外来的和本土的男人女人染得五光十色;将他们的灵魂锻造成金钱的幽灵,让这些幽灵游走于阳光下,去俘获那些新来的灵魂。这样的幽灵游走的都市,每时每刻都有不少各种各样的诱惑,一个一无所有的美丽女孩,要经受住这些诱惑,是不容易的。蓝雨就是在这样一个大染坊里,也能保持本色的女孩,她坚持着灵魂的高洁,她保持着人性的本色,她坚守着人格的底线,顽强地与一切诱惑抗挣,最终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小说家之所以要在他的作品里,塑造这样一个可贵的人物,是因为他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和历史性的胆识。他料定财富巨烈增长的物质社会必定会带来高度腐朽的物质生活,所谓繁荣“娼”盛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的都市人是非常富有了,尤其是如广州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很多人都过起了骄奢淫逸的夜生活,一些都市边缘人也已学着豪门富贾,享受着不着边际的腐烂日子,作为人的优秀品质——做人的精神,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腐蚀。在这样的未来社会里,做人的精神就显得尤其重要且难能可贵。小说家在塑造苏阳和安妮这些消极人物的同时,没忘记塑造一个像蓝雨这样光辉的形象,让我们的读者在感受都市骄奢淫逸的生活画面的同时,也能看到闪光的人性光辉。
“漂亮不是女人的错,可漂亮女人的生活,往往陷阱更多,险恶更多,坎坷更多。”主人公蓝雨在一个又一个的诱惑,一个又一个的陷阱面前,之所以能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没有掉进这些陷阱里面去,从险恶坎坷的路途中一路走来,最终到达事业的顶峰,就是因为保持了这份人性的高贵品质,保持了这种做人的精神。
以蓝雨美丽的外表和内在的品质,以及她在时装设计和商业经营等诸多方面的才华,她完全可以选择一个非常优秀的男人嫁掉,可她偏偏选择历经苦难的盲人歌手吉米;在一座城市,我相信,知道吉米和林婆婆他们的故事的人不少,可为什么就没人为之而感动呢?是因为这个社会为这种事感动的人越来越少了。从蓝雨、吉米、林婆婆这些人的身上,那种做人的优秀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品质就是善良、纯朴、热心、厚道,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乐于助人、古道热肠等等等等。这就是小说家要在《异客》中表现的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传统美德,伟大精神!这种精神要一直传承下去,不能被物质财富的增长而腐蚀,不能被一代青年所忘记。宣扬这种伟大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是大众的需要,更是小说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宣扬这种传统的美好品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任何优秀的民族文化、优秀品质,都是在发扬和摒弃中传承的。小说家所写的小说作品,是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优秀品质的载体之一。在长篇小说《异客》中,小说家强烈歌颂了这种传统的优秀文化,猛烈抨击了那些腐朽悲观的人生哲学,爱憎分明的思想意识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灵魂。
尽管这部小说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其中心思想是分明的,褒扬传统美德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这部小说以蓝雨和吉米的爱情为主线,穿插吉米的歌唱生涯,蓝雨的成长事迹,以及苏阳所谓的行为艺术生涯和安妮的创业生涯,还有对现实社会中那些不良现象的批判,都无不透着小说家的思想,一种同情弱者,关注普通人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是一般的作家不愿去做或不能做到的。打工人,其实就是都市边缘人,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命运,时刻都受到来自各种各样的侵扰和伤害。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有多少人愿真心去关怀呢?不多!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在法律方面的保护,大众在生存方面的理解,他们更需要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和安慰。他们需要在心灵深处得到感动和震撼,从而坚定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创造财富的信心,增强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创造财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