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动态

艺·声 丨《邹莉的苦乐人生》节选 二(作者:盛慧,朗读:李建平)

 

《邹莉的苦乐人生》节选二

作者:盛慧

朗读:李建平

 

    邹莉简介:

    中国著名女画家,以工笔人物画著称。从艺四十多年,有大量年画、连环画、插画及中国历史女性和后宫生活为题材的工笔作品流传于世,在国内外多个国家及地区举办过个展和专题画展。

    邹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佛山市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南海美术家协会高级艺术顾问、禅城区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美国史密斯大学艺术博物馆会员、美国艺术博物馆网络互惠会员。

 

 

      童年之痛    2

      邹莉的父亲就关在老家平陵镇的劳教所,邹莉是坐卡车去的。山路颠簸,尘土飞扬,寒风扑面,她的心情和这冬日的景象一样萧瑟而荒凉。在她脸上,看不到同龄人的那种天真烂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忧郁,她的目光像小鹿一样惊慌。虽然涉世未深,但家庭一系列的变故,让她对于这个世界,有一种警惕,一缕迷茫,一抹忧愁。她紧紧抱着瓶子,生怕一松手,就会弄碎。车子晃得厉害,总是有一些酱油撒出来,只要瓶盖上沁出一点酱油,她就用嘴去舔,一滴都舍不得浪费,等到达平陵时,她的舌头不知不觉已经舔出了血。上午十一点,山里的雾气渐渐消散,她下了车,看到了来接她的堂叔。堂叔带着她去看父亲。当时,父亲和他的狱友正在地里干活,远远地见到他,邹莉立刻泪流满面,一种无法言说的委屈袭上心头。因为,抓父亲的那天,刚好放学,她和同学们都亲眼看到他被戴上手铐,从此以后,同学们见到她都叫她“反革命”,老师们看她的目光也是异样的。她很想跑上前去,在父亲怀里委屈地痛哭一场,但被堂叔拉住了。她就这样远远地看着他们,等着他们收了工,排好队,被押回劳教所。劳教所很简陋,由两进的民居改造而成。进了劳教所,在一个小窗子前,邹莉见到了满脸胡须癣,几乎认不出的父亲,她叫了一声爸爸,立刻哭成了一个泪人,爸爸两眼发红,闪着泪光,她把那瓶珍贵的酱油从小窗口递上给他,而他则拿了一本已经发黄破旧不堪的本子给她,让她交给妈妈。这其实只是一册废旧账本。原来,这是父亲在劳教所里帮忙做账所得的报酬,得到这本破旧的废账本后,每一天都偷偷将废旧的账本从中间一分为二,在账本的背面画上一些“人公仔”。

 

 

      相聚的时间很短,分别的时候,邹莉心如刀割。父亲摸着她的头说:“好好学习,听奶奶的话。”回到家,她抱着那本珍贵的“画册”,欣赏父亲的画,辨认出父亲画的正是家人,父亲在狱中用画笔凝固他对往事的回忆、对亲情的思念、对自由的憧憬。第一次,她明白,画是有情感的、有温度的,也是从那一天开始,她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告别了自己的童年。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童年的生活,邹莉会选择“孤独”。由于父亲是“反革命”,没有小朋友跟她一起玩,不仅如此,连少先队都入不了,整个班上只有她一个人不是少先队员。后来,她母亲去了学校,万般央求之下,老师方才同意吸收她入少先队。没有资格戴上红领巾的她,为避开周围高喊她为“反革命”,总是孤独地躲在角落,学着父亲画起了“人公仔” , 这成了她幼小心灵的唯一慰藉,成了她抵御孤独的武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孤独是痛苦的,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说,孤独又是必要的。正如叔本华所说,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

      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她这样写道:“我的心中从此就埋下了以绘画抒情、叙事的种子,画画成为我当时心灵惟一的慰藉。”当现实世界的大门关闭的时候,艺术的大门却在她的心中次第打开。而通往这个美丽世界的是一条孤独的小路,这些微光,照亮了幽暗的年代,也照亮了她的一生,她的生命与绘画融为一体。

 

创作者简介

 

 

作者:盛慧

 

      作家、艺评家。1978年生于江苏宜兴。“70后”实力作家之一,“新散文”代表作家之一。现为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专业作家。曾获广东小说奖、广东散文奖、广东青年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2010年入选“广东文学新实力·十位青年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白茫》、《闯广东》,中短篇小说集《水缸里的月亮》,散文集《风像一件往事》、《屋溪河以北》,艺术评传《书者如也——李小如评传》等。

 

 

朗诵:李建平

 

      一级播音员,中华文华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全民悦读全国联盟执行副秘书长,广东省朗诵协会常务理事,佛山市语言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佛山市作家协会朗诵艺术团副团长,荣获湖南省首届“金话筒”奖,获2016年“全民悦读朗诵好声音公益大使”称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12-2018 技术支持由雅昌艺术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