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讯丨读懂佛山历史文化,从这里开始!《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三辑首发
反映佛山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三辑(10种)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昨日上午,丛书第三辑首发式暨座谈会在佛山市新闻发布厅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佛山历史文化丛书》古为今用,服务大局,对传承与弘扬佛山优秀历史文化,助推我市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三辑首发式暨座谈会在佛山新闻发布厅举行。
作为佛山市委、市政府规划的一项系统性的大型文化工程,2016年至今,《佛山历史文化丛书》已连续出版三辑共30种,总字数逾1000万字。昨日首发的《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三辑)共计10种书目,选题创新性强,书稿编辑质量高,分别从历史人物、实业救国、洋务运动、龙舟文化、工匠文化、慈善文化等领域深入挖掘佛山优秀历史文化。其中《佛山古代铸造工匠技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展现古代佛山铸造工匠的技术和品格,对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工匠精神具有启示作用。《李待问传》系统概述了明末佛山籍户部尚书李待问作为佛山公益慈善事业启蒙者,对当代佛山慈善事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得此一书,如得一宝,佛山历史文化丛书出版功德无量。”座谈会上,佛山市老领导韩英表示。岑桑、戢斗勇、黄国扬、温春来、陈恩维、任流等文史专家、学者以及与会嘉宾、广东人民出版社负责人、部分丛书作者纷纷发言,认为相较于过去两辑,第三辑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丛书对传承与弘扬佛山优秀历史文化、促进佛山文化产业、服务经济社会现实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三辑。
今年10月,《佛山历史文化丛书中长期编撰出版选题招标公告》在新华社等国内相关媒体发布,得到国内文史学界的积极响应。截止到12月10日,已经收到全国各地申报选题近40个。这些课题门类齐全、种类丰富,覆盖面广泛,涉及佛山历史、社会、经济、人物、文化、科技、民俗等领域,申报者多为全国各地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负责人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有国内史学界、文化界的关心支持,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编撰出版工作一定会精益求精,不断推出精品,成为传承弘扬佛山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和研究佛山历史文化的权威读物。
想了解更多书目内容?
小编已为各位列出
▼
1、《詹天佑:从南海幼童到铁路之父》(作者:经盛鸿、经姗姗)
2、《陈启沅传》(作者:吴建新)
3、《吴趼人评传》(作者:任百强)
4、《中国机械名师温子绍》(作者:温荣欣)
5、《冼冠生与冠生园》(作者:韩健)
6、《佛山古代铸造工匠技艺》(作者:申小红)
7、《李待问传》(作者:杨丽东)
8、《佛山龙舟文化》(作者:李小艳)
9、《骆秉章传》(作者:胡力平)
10、《大绅与通儒:李文田传》(作者:梁基永、吕子远)
1
---《詹天佑:从南海幼童到铁路之父》(作者:经盛鸿、经姗姗)
经盛鸿,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民国史、中国革命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及詹天佑研究专家。
经姗姗,经盛鸿之女,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詹天佑祖籍徽州婺源,1861年生于广州府南海县,1872年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美幼童学生之一。他回国后,投身中国新兴的铁路事业,走南闯北,沐雨栉风,在1905年更独力主持建造了京张铁路,震惊世界,成为中国工程界、科技界的先驱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本书史料丰富,语言生动,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詹天佑曲折而光辉的一生,及其对我国近代工程科技事业的伟大贡献,并多角度深刻剖析了詹天佑的思想体系。
2
---《陈启沅传》(作者:吴建新)
吴建新,华南农业大学历史学教授,广东农业史、陈启沅研究专家。
《陈启沅传》以翔实的史料,叙述了陈启沅创办机器缫丝厂的具体经历和引起的社会变迁,探讨其精神世界和知识结构,展现了晚清一名工业先驱者的实业救国精神和科学精神、慈善思想。本书将陈启沅定位为“近代工业家”“慈善事业家”“算学家”“风水学家”“蚕桑改良专家”“桑园围内的水利专家”“杰出的华侨实业家”,最终成为“晚清中国近代化的推手之一”。
该书将陈启沅、陈氏家族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考察陈氏家族的资金走向和慈善事业的走向,并从这一角度揭示出第一代民营资本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某些规律。该书全面评价了陈启沅的历史地位,对于挖掘陈启沅的实业精神、慈善事业、家国情怀,挖掘佛山历史文化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3
---《吴趼人评传》(作者:任百强)
任百强,佛山地方史学者,青少年时期受教于陈寅恪,广东木鱼书、清末民初作家吴趼人研究专家。
吴趼人(1866年~1910年),广东南海(佛山)人,出生于北京,在佛山度过青少年时代,故自称“我佛山人”。吴趼人以“我佛山人”为笔名,写了大量的小说、寓言和杂文,名声大噪,是中国近代寓言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吴趼人评传》全书以晚清文学家吴趼人跌宕起伏的一生为线索,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笔,刻画了一位天才文学家的传奇人生。
吴趼人作为晚清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文学创作不仅是中国小说由古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完成这一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吴趼人艰苦卓绝的写作生活和独具的文学追求,梳理了吴趼人的生平和文学活动,分析了吴趼人文学生涯的社会生成机制,以及其中所表现出的一位处于中西碰撞、新旧嬗变时期的中国作家思想上的进步、彷徨与退缩,同时评述了吴趼人在写作艺术领域的探索和创新,力图展示吴趼人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所蕴涵的历史价值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
---《中国机械名师温子绍》(作者:温荣欣)
温荣欣,温子绍后人,作家、企业家,晚清广东洋务运动研究者。
广东是晚清时期率先开展洋务运动的少数几个省区之一。书中主人公温子绍(1833年-1907年)是顺德龙山乡人,官拜从一品,自幼喜欢钻研西方机械技术,为广东近代官办军工创始人。温子绍忧国忧民,具有高度爱国热忱和强烈民族自尊心。在全世界都觉得中国人做不出自己的机械时,温子绍仿制并改良造出我国首支自动步枪,创办广州军装机器局,该局也是全国第一间不倚外洋的军装机器局。在江南制造局聘请英国技师建造“金瓯”号失败、国内制船造舰业一度停顿的情况下,温子绍仿制并改良出我国首艘国民自主的炮船“海东雄”号。该舰被两广总督张树声誉为“中国创始之举”。温子绍精于机器设计和制造,所带大批徒弟成为清末民初广东工业的骨干,制造中国第一台机器缫丝机的陈桃川就是温子绍首徒,制造中国第一台火胆柴油机的陈拔廷等人是其徒孙。
该书作者为温子绍后人,20多年来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历史奏折档案、《广东省志》、各县(市)志、《龙山乡志》、《温氏家谱》等寻找到与温子绍有关的大量史实,搜集了温子绍与刘坤一、张树声、李鸿章等晚清名臣的交往资料,实地走访了温子绍生活与工作过的地方,书中还引用了温子绍族人讲述的温子绍往事,力求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出温子绍的人生轨迹。
5
---《冼冠生与冠生园》(作者:韩健)
韩健,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佛山历史学青年学者,目前供职于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
冼冠生(1887年-1952年),广东南海人,早年从佛山到上海谋生,从粤式小吃店的学徒做起,后成功创办在当时乃至现今都赫赫有名的食品公司——冠生园。当时以上海为中心,北至天津,南至广州,西至武汉、重庆、昆明、成都、贵州,俱有冠生园的分店分厂。冼冠生通过这些营销网络,将粤菜粤点、广式月饼、风味烧腊(包括柱侯食品)推广至全国,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及至1949年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冠生园的这些分店都是各地民众品尝粤式小吃的重要窗口。冼冠生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为著名的企业家之一,被誉为“食品大王”。
本书通过对档案、报纸杂志、回忆文章的爬梳整理,本着纠正错误、还原真实、保存文献的目的,以冼冠生的早年历程、经营理念、农业合作理念、文化宣传活动等为切入点,真实而系统地还原了佛山著名商人冼冠生的创业历程和传奇人生,彰显了这位佛山商界先贤的经营之道和济世之心,反映了佛山人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
6
---《佛山古代铸造工匠技艺》(作者:申小红)
申小红,佛山市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年来,工匠精神、工匠文化在佛山深入人心。冶铸业是佛山历史最悠久、最重要的手工行业之一,它的产品质量优良源于其独特的生产技术和冶铸工艺。这些冶铸业工艺技术如果没有得到很好传承,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它们会濒临失传或逐渐消失。
《佛山古代铸造工匠技艺》整理和重拾了佛山冶铸工艺技术,以明清佛山传统铸造技艺(包括铸铁、炒铁等工艺)为主要内容,对佛山古代铸造技艺的历史脉络与传承发展进行梳理与挖掘,再现了佛山传统铸造技艺的魅力。
7
---《李待问传》(作者:杨丽东)
杨丽东,暨南大学历史学硕士,高明区文化馆社会文化研究人员,佛山历史学青年学者。
李待问(1582年-1643年),明末南海县佛山堡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李待问身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是乡民爱戴的士绅贤达,也是皇帝信赖的国家计臣。他德才兼备,每至一地任职就大胆改革,兴利除弊,施惠民生,政绩卓著。他尽心国事,刚直不阿,不惜得罪阉党魏忠贤,带病坚守直到不能行走。
李待问捐修灵应祠、通济桥,修建羊城古道,创建文昌书院等,一生心系桑梓,热心公益慈善,是明末佛山公益慈善事业的启蒙者。他参与自治机构乡仕会馆(嘉会堂)的创建,对佛山的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经济秩序和文化教育等进行整顿,促进了明末佛山都市社会的成熟。
本书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对李待问的生平履历进行梳理,包含成长环境、求学经历和仕途生涯等多方面内容,并将其个人经历与为官言行、从善事迹、士人交往等结合起来,探讨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臣子与皇帝、个人与家族、地方与国家的互动关系,展示他对王朝发展和家乡建设的贡献以及个人的志趣品性和人格魅力,从而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明代官员形象,一个具有浓厚桑梓情怀的乡绅精英形象。
8
---《佛山龙舟文化》(作者:李小艳)
李小艳,宗教学博士、佛山市博物馆副研究员。
扒龙舟是佛山历史悠久、影响巨大、参与人数广泛的民间群众性体育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佛山龙舟在国内外取得了一系列荣誉,佛山也成为“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以及亚洲龙舟联合会总部所在地,甚至有了“世界龙舟看中国,中国龙舟看广东,广东龙舟看佛山”的说法。
本书全面细致地介绍了佛山传统龙舟的历史渊源、组织形式、礼仪程序、发展现状,揭示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民俗内涵和社会作用,对推动佛山龙舟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助力佛山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龙舟文化基地有积极的意义。
9
---《骆秉章传》(作者:胡力平)
胡力平,广州地方史学者,骆秉章研究专家。
本书以清朝乾隆末年的广佛地区为背景开笔,展现了骆秉章从岭南寒士走向仕途,最后功成名就的一生。骆秉章原籍广东花县,童年时代起在佛山生活和成长。直至38岁高中进士前,骆秉章的生活轨迹几乎都在佛山。本书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以故事形式展现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佛山古镇的多个场景,涉及私塾、戏班、丝织、铸造、殡葬、扎作等场所、行业,并通过骆秉章的婚娶、葬母等事件,反映出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骆秉章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进入仕途后,成为多宗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如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广东红巾军起义等)的重要参与者。骆秉章与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并称晚清中兴八大名臣。骆秉章与乾隆时期的庄有恭(番禺人)、戴鸿慈(南海人)均官至协办大学士,是有清一代广东人官职最高的三人之一。
10
---《大绅与通儒:李文田传》(作者:梁基永、吕子远)
梁基永,古典文献学博士,中山大学古文献所客座研究员。
吕子远,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
李文田(1834年-1895年)生于顺德均安,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晚清广东重要的文化人物。李文田1874年乞归故里,在籍十年,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1885年回京复职,1894年甲午战争时任京师团防大臣,1895年病逝于京城。李文田学问渊博,工书善画,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
本书从多个侧面梳耙史料,剖析李文田的生平经历,从而考察清中期以来佛山地区的社会精英如何通过科举制度以及利用研究金石、考据之学的契机,在广东省城、朝廷以及整个官场建立起广泛的人脉关系,最后成功步入庙堂,影响晚清政局以及地方社会、文化的发展。
听学者专家为《佛山历史文化丛书》
未来发展方向建言献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