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永才作品获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沈柔坚艺术奖
黄鹤婷
我院画家王永才绘画作品《大风景之二》获得2013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沈柔坚艺术奖。这是他继绘画作品《守望之一》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之后,获得的又一个大奖。
近景:用黑白表达生存状态
王永才来自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他拥有谦和的笑容、浑厚的声音,对身边人和事有敏锐的观察。眼下,他正为12月末的院创作年展忙碌。一年一度的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创作年展将展出黄茂强、周丽萱等艺术家的作品,作为对过往一年的总结。王永才计划展示6至8幅作品,其中以《大风景》系列为主。
《大风景》是王永才近年的绘画系列作品,题材以山水与景物为主,大多表现风景的混沌和苍茫。画面颇具质感和丰富性,王永才运用皮纸和塑形膏,制造了各种纹理和皱褶,黑白自然形成光影的变化。仔细观察,这些作品兼具油画的质感、版画的机理和中国水墨画的味道。王永才告诉记者:“我做版画出身,受西画教育,也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水墨山水画,现在我将这几种风格相互融合和滋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对王永才来说,色彩、材料越简单越好,因为这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他要做的是用物象表达自己的内心。《大风景》系列中唯一的人物画描绘这样的场景:一个女人宁静地睡在沙发中,但这种安稳只是局部的,她的四周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这暗示我们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个体十分渺小,危机不可驾驭。”王永才说。
虽然《大风景》系列画面比较抽象,但不乏具象的符号——拆迁中的城市支离破碎。王永才说,他于2011年定居佛山,家住东方广场附近,目睹老城区被拆迁的过程,于是灵感触动,将这种支离破碎的符号融入作品。
“我闲着没事,就会骑单车转祖庙附近的小巷子,老式的骑楼很好看,镬耳墙拥有漂亮的圆弧状线条。”王永才遗憾地表示,他也目睹老式建筑一夜之间被铲平,“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重要的不是发展或者建造什么,而是需传承什么?在西北的许多城市,人们修缮保育老城区,让喜欢老城区的人住在原地;人们新建新城区,将青睐都市生活方式的人们转移到新城区,我认为这样比在老城区推倒重建更有价值。”

远景:用思考叩问人生价值
作为新佛山人,王永才对这座城市也有回忆。2000年,他正在广美就读大一时,和同学来到顺德的写生基地创作,他依然记得颠簸的三轮车、浓郁的水乡风情、悠然下棋的人们。时光飞逝,再次回到大良、杏坛,他发现水乡唯一没变的是悠然下棋的人,但是身边的风景变了:没有摇船出行的人,乡间老式建筑中间猛然冒出一栋贴着红瓷砖的豪宅,“水乡气息变淡了,广美顺德写生基地也被撤消了。”
“现在人的审美变化了,我们追求太多物质,缺乏对自然的尊重和喜爱,很难想象古代人对待园林、对待房屋、对待身边一草一木的心情。”王永才说,“在欧美的城市,人们精心保留河岸两边的老建筑,为的是保留独特的文化。在佛山的水乡,是否也能如此保护水乡的风光?”
除了包容性很强的风景系列,王永才还创作了一系列孤独的作品——孤独的人在旷野和水中,给观者溺水的感觉。在与王永才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或多或少了解到这种忧虑的来源:来自艺术创新的要求,来自对食品安全、义务教育、城市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在一张未完成的大画面前,他透露了艺术家的困惑:“我每时每刻都在叩问自己,能否过得了自己这一关?过程很困惑和痛苦。”
生活不尽是沧桑。在王永才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他儿子的作品,一年级的小男生涂鸦作品里有灵动的线条和符号,被父亲精心翻印、收集、欣赏,喜滋滋地与人分享:“我儿子以前想当司机,最近他说想当画家!”
王永才简介
1978年生于山东高密。现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佛山画院)专业画家,三级美术师,2005年以来,王永才美术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美术展览,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小幅版画展优秀奖、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等重要奖项,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国内多家美术典藏机构及私人收藏家收藏。

参加主要展览:
2013年: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山东省美术馆)
2013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中华艺术宫)
第二届广东岭南美术大展(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
2012年: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第二届全国造型艺术新人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2第二届广州国际藏书票暨小版画双年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第十四届全国小版画艺术展(东莞莞城美术馆)
2012佛山岭南文化艺术节佛山美术精品展(佛山1506美术馆)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创作年展(佛山市伊丹友好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