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韩浪
苏小红
以我如此肤浅的中国画知识,着实不敢信口雌黄什么笔法构图、浓淡干湿。但日前在博雅艺术有限公司的博雅廊里看“韩浪中国画展”,还是不由自主地被展厅里弥漫着的水气雾气所感染。
留着一头齐肩长发的韩浪高大魁梧,没想到他笔下的画是如此婉约细腻,充满感动。粤北连州土生土长的韩浪,从小看惯了故乡山区的秋风夏云、春雨冬雪,以中国山水画为研究方向的他,便痴迷地在方寸之间挥洒他对故乡山水特别的眷恋与热爱。

韩浪作品
韩浪不喜欢城市,安置在佛山市群众艺术馆里的画室也不过是一个驿站。一年里更多的时间他都会走进农村、走进大山、走进自然。韩浪说,融进自然,听到自然的声音,心会情不自禁的颤抖、震动。我想,他对自然的感悟,于是成就了“景由心生”。
《恰至轻寒细雨时》画的正是南方山区的春天。春寒料峭,淫雨纷飞,画中水气朦胧,水雾飘渺。运笔犹如纯棉裹铁,构图完全突破传统中国山水画前浓后淡的格局,水墨浑然一体,以苍润的笔法描绘故乡的变迁。韩浪的画有着深厚的积淀,厚积薄发随处可见。《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绝非某夜的某一场雨,而是好多年的雨积聚心中,因一场雨的牵动喷薄而发。
不喜欢城市的韩浪也不喜欢束缚。他的画更多的是反映人与自然的融合,画中的房屋几乎都是虚化的,没有明朗的线条勾勒,人物也是虚化的,没有明晰的五官。《识听蝉者为上人也》图中一凉亭,一人席地而睡,悠然自在听林中蝉声,脚边一只小狗追随陪伴,享受自然、品味自由的情语寓于景语中。韩浪说,他最爱这样的生活。
看韩浪的画,你能听见画外的声音。《夜半,有芦笙轻轻呜咽》、《钟声》、《鹧鸪声声》看不到画中有芦笙、钟和鹧鸪,但你真的隐隐约约是听到了呜咽的芦笙、悠远的古钟……韩浪还似乎特别爱画野居,是为“狐居”系列。常在深山野林里转悠的韩浪,时不时爱推开一些荒废了的居所虚掩的门,往往遇到不知名的小动物从脚边一溜而过,总会引起他无限的爱怜与遐想——蒲松龄《聊斋》中的小谢会在此出现吧?虽则屡屡扑空,却不断追求——因为,“小谢在我心中”韩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