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作家作品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主要研讨三位作家带来的四部作品,其中包括佛山作家张况长篇小说《赵佗归汉》、我院作家盛慧的散文集《粤菜记》和长篇小说《风叩门环》,以及深圳作家厚圃的《拖神》。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家作品研讨会研讨的三位作家四部作品,是新时代以来广东文学的重要收获。大湾区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需要文学的反映和鼓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增长点,需要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界融合发展。
厚圃、张况、盛慧、三位作家主动书写岭南历史、岭南文化,聚焦中国乡村的变化,以文学作品总结广东人民的历史实践和现代化建设新貌,呈现广东人民的精神和生活变迁。他们的创作实践启示大湾区作家,要坚守人民立场,做人民的学生,投身“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创造跟得上时代的精品力作。
作为佛山的代表作家,张况、盛慧的作品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赵佗归汉》再现并重构了赵佗率领南越回归汉朝的恢宏历史,《粤菜记》是一部纪录片式的粤菜全景散文,写佳肴美食,也写出了烟火温情、粤地文化、人间冷暖。《风叩门环》写出了乡村女性的精神世界和一个值得关注的时代命题。这三部作品聚焦岭南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是广东现实主义创作的新收获。
叶延滨
《诗刊》原主编、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赵佗归汉》确证了张况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对历史小说这种体裁的把握与展示,呈现历史宏大叙事的文本特色,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天地宽阔的大气山河。
张 陵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
《赵佗归汉》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国家意识和大局意识的赵佗形象,总结了岭南精神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社会现实意义。
李钟声
《南方日报》原副总编辑
《赵佗归汉》立体呈现了赵佗在南粤的丰功伟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文本意义。该小说宫廷色彩与市井气息并存,人间百态、斗智斗勇尽在其中,既生动传神,又发人深省。
谢有顺
中山大学教授,省作协副主席谢有顺
《粤菜记》的出版意味着作家深度融入、书写岭南日常生活。作家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收集、感受、经验的雕刻,深入表现了岭南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顾建平
《小说选刊》副主编
《风叩门环》具有浓浓的江南情怀、江南气息,成功塑造了乡镇女性群像,写出了乡村生活情趣,修复了读者乡村经验中的美好记忆。
付如初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科出版中心主任青年文学编辑部主任
盛慧是在馋的背景下写吃,在丰衣足食的背景下写吃,写出了吃的审美感、品质感和从容感,也写出了他自己不可替代的个性,即被湾区生活激活的平原水乡的记忆。
贺仲明
暨南大学教授,省作协副主席
《粤菜记》融入了作家对于生命的感受,对于劳作的意义,人性的温暖。这种生命的内涵和日常生活的气息,超出了对饮食文化的简单介绍,体现了一种人文情怀。
丛治辰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风叩门环》故事里讲了寂寞和脆弱,作家讲了老,讲了穷,讲了坏,讲了死,讲了这四者彼此生发的无限苦恼,并把这些苦写到了极致,写出了乡村的人情冷暖。
- 创 作 谈 -
盛慧
《粤菜记》、《风叩门环》作者
作为一个在外漂泊多年的人,我深知,食物里有故乡的味道,有旧日的时光,是游子们挥之不去的乡愁。在《粤菜记》中,我描写的菜式了超过三百种,关注经典,也关注家常;关注“大菜”,也关注小吃。不仅包括传统的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还包括新派粤菜。除了写菜,我还写了很多菜背后的故事,我试图以味觉为钥匙,让它打开食物与记忆、食物与文化之间的隐秘关联。
我不仅想书写粤菜清鲜隽永的灵魂,更想传递岭南人平和喜乐的生活态度。幸福只给予懂得幸福的人,美食也只给予懂得美食的人,真正懂得美食的人,一定是对万事万物充满深情的人,他们不仅能品尝到食物的味道,还能品尝到爱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最好的食物,都和我们的生命相关。
《风叩门环》是我的创作生涯中最有情感含量的作品。这部作品是以我的外婆为原型创作的。我想,这不仅是我外婆的故事,更是许许多多空巢老人共同的经历。我想以一个村庄做样本,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描绘空巢老人们被遮蔽的生活,记录他们独特的情感波动和心理的微妙变化,呈现当代乡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并试图唤醒人们对远去的亲人与正在消失的故乡的记忆。